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一、 消費者汽車維保 4S店使用拼裝機油案
【案例簡介】
溫嶺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對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現場發現該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部分保養、維修車輛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的實際更換機油使用量不足整瓶的情況下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未告知客戶機油使用量的真實情況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而以整瓶結算費用,多余的機油則被回收、拼裝成整瓶后重新入庫按新品予以再次銷售。
【案例點評】
本案中,當事人在實際更換機油使用量不足整瓶的情況下,本應按實際機油使用量與消費者結算費用,卻未告知消費者真實信息,并以整瓶的機油使用量為單位向消費者收取費用,實屬謊報用工用料的違法行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 “千足金”金不足 消費投訴“一賠三”
【案例簡介】
2014年4月份,消費者陳女士在臺州臨海某珠寶店花了4908元,購買了一副千足金手鏈,事后卻發現其購買的是足金首飾,而不是千足金首飾。與店家協商不成后,陳女士向臨海市12315中心投訴。經法定機構檢測,鑒定結果成色是足金、黃金含量為99.00%,而不是含量為99.9%的千足金。
【案例點評】
該案中珠寶店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的銷售行為屬于典型的消費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該消費欺詐行為,按照“新消法”退一賠三規定,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啟動“訴轉案”,以行政剛性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三、 全省首例違反新消法 侵害個人信息案
【案例簡介】
2014年3月17日,杭州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在對杭州某家裝公司經營場地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現場有部分樓盤業主名單。
進一步調查發現:當事人為了推廣公司的家裝業務,提高公司業績,該公司業務員從市場圈內朋友處收集了已銷售某樓盤部分業主名單,名單內容包括業主姓名、所買樓層號碼、聯系電話等,且當事人所得業主名單信息均未經業主同意或授權。
【案例點評】
當前消費者個人信息被濫用現象日益嚴重,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行為時有發生。案件中當事人在未經消費者同意或授權的情況下,通過不正當的方式收集業主名單信息,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屬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
四、 串通設計師給回扣 櫥柜企業受處罰案
【案例簡介】
2014年4月,金華市工商局在開展家裝服務和家居建材商品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項行動中,發現市區某從事櫥柜銷售的家具用品店通過串通設計公司的設計師誘導消費,以達到拓展市場份額目的。
【案例點評】
案例中部分家裝企業在經營中通過串通設計公司的設計師,采用財物手段進行賄賂以銷售商品,以達到拓展市場份額目的,通過設計師開展誘導消費,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和購物成本。此類現象一度成為了家裝服務行業的潛規則。
五、 微信虛假促銷 水果店受處罰案
【案例簡介】
2014年12月紹興某水果連鎖零售企業為吸引人氣,通過微信平臺等宣傳方式,發布“瘋狂車厘子”廣告,其內容稱只要任何人完成“下載活動APP客戶端、點擊我要分享、積滿29個贊”,就可以優惠價格購買該種黑色櫻桃。
廣告吸引參與者上萬人,然而完成“集贊換禮”三個步驟的消費者到該公司總店,欲以承諾優惠價格購買櫻桃時,被告知必須購買充值一定金額的預付卡作為購買前提。
【案例點評】
微信廣告、微信朋友圈銷售商品是一個新興事物。“集贊換禮”則是一種向不特定人群發布的懸賞廣告。
依據《合同法》第十五條規定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經營者在履行過程通過隱瞞事實和隱藏設置條件誘使消費者訂立合同的行為,構成合同違法行為,理應依法處罰。
參考資料來源:法制中國-浙江工商發布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十大典型案例
有哪些消費者維權的經典案例?一、“僅此一天”天天搞 虛假宣傳終被罰
【案例簡介】2016年5月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消費者劉先生在“天貓網”某網店花29.9元購買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了一件正在搞“僅此一天”促銷活動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的窗簾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事后發現該窗簾的宣傳頁面連續數天使用了“僅此一天”的宣傳用語,于是劉先生向紹興市12315中心投訴。
【處理結果】經調查,發現該網店不僅連續使用“僅此一天”的促銷宣傳用語,且同一規格產品的促銷價與平時售價相同。商家與消費者劉先生自行協商,補償劉先生500元。紹興市市場監管局袍江分局對當事人予以立案查處,認定當事人行為構成虛假宣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有關規定,責令其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并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同時做出罰款3600元的處理。
【案例點評】該案中網店虛假廣告的銷售行為屬于典型的消費欺詐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違背了誠信原則,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該消費欺詐行為啟動“訴轉案”,從而加大對虛假廣告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凈化網絡消費環境,切實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二、“三無”侵權枕套網上賣 賠償罰款示懲戒
【案例簡介】2016年9月,消費者張先生在天貓某旗艦店購買了一件58元的枕頭套。貨送到后,張先生發現該款枕頭套無廠名廠址、成分、洗滌方式等產品標識,遂向該旗艦店所屬的柯橋區12315投訴,要求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賠。
【處理結果】柯橋區市場監管局12315工作人員接到投訴后,立即向消費者張先生進行了解,并對該網店銷售商品進行檢查,發現該枕頭套確實沒有標注廠名廠址、成分和洗滌標識等。經調解,網店同意退貨并賠償消費者500元。同時,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此網店為生產廠家的其中一個批發商,生產廠家是以淘寶網上“一件代發”的模式進行銷售(“一件代發”系指批發商負責網上接單后,實際由生產廠家代替該批發商直接向賣家發貨的銷售模式)。經查,該枕套生產廠家涉嫌假冒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他人注冊商標,遂啟動“訴轉案”機制。經過嚴密的調查,認定該公司的行為構成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有關規定,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犯他人注冊商標的枕套、被套,并處罰款人民幣28000余元。
【案例點評】該案中,枕套生產廠家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誤導了消費者的購買意向,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該消費欺詐行為,按照“新消法”退一賠三規定,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啟動“訴轉案”,以行政剛性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維權秘笈!教你如何“退一賠三”!昨天是315啦~滿世界都在維權和曝光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蔥哥前兩天就給大家爆料了加油站的黑幕。
其實自汽車洋蔥圈創立以來,我們爆料過N多買車、用車時候的黑幕貓膩等等,那么當大家真碰上問題需要維權的時候,該怎么辦呢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
除了堵門、拉橫幅吸引注意之外,
有哪些更奏效的方法呢?
每人都“期待”的“退一賠三”怎么能達成呢?
今天就帶大家從之前的成功案例里取取經~
什么情況下能夠退一賠三?
先來看個成功案例:劉女士在4S店買了一臺菲亞特,新車第一次剮蹭,結果在噴漆時發現還有其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他部分早就被補過漆了。
接下來如何維權呢?
Step1
找4S店交涉
4S店負責人承認了曾經噴過漆,
但不承認是在自己的環節出了問題
最后甩鍋給劉女士和廠家
Step2
找消協去投訴
然而消協的作用只能調解,
4S店和車主雙方并沒有達成一致,
Step3:
起訴
劉女士最終把4S店告到了法院,
結果判決4S店“退一賠三”。
“退一賠三”能成功,舉證很關鍵
證據一
劉女士去4S店給車做免費首保的時候
(不是在買車的4S店)
發現這臺車免費首保已經過期,
有人已經做過首保了~
更離譜的是,
當時車主的信息也對不上
寫的是別人的名字
證據二
菲亞特車的“前任”車主出面作證
證明自己之前曾經提走了這臺車
后來也是因為覺得車被二次噴漆了
而且提速有很強的頓挫感
所以就退了
根據這些證據表明,這臺車賣給消費者手里的時候,經銷商明知道是一臺已經銷售過的車,故意隱瞞情況,當新車買給了消費者,構成了欺詐。所以法院判定,4S店“退一賠三”。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好啦~蔥哥再幫大家捋一下
維權的步驟:
Tips:1
找經銷商交涉、溝通解決問題
Tips:2
找消協投訴
Tips:3
找法院提起訴訟
整個維權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注重證據鏈的收集,如果能證明商家故意隱瞞欺詐,那么在訴訟時,要求退一賠三就基本能達成了~
過了保修期,車壞了,能索賠么?
一般車輛出保之后,出現質量問題,修車就得自掏腰包了,有什么辦法能讓廠家掏這筆錢呢?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有一個名詞叫做善意索賠~
善意索賠是什么?
下面蔥哥就再帶大家看一個案例~
有一位小伙伴買了一臺豪華品牌車型,6年開了不到7萬公里,按照廠家的三包標準早已經出了保修期。
但是~
偏偏這時候,發動機開始亮黃燈,后來經過檢測,是因為排氣凸輪軸故障。
怎么辦?
豪華品牌配件價格高啊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網上一搜還得2000~3000塊呢,這還沒算安裝費。
不想花錢~家具退一賠三的案例 !
于是想到了善意索賠~
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給廠家打了電話,官方建議他去聯系授權的維修中心,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聯系了幾家4S店,都因為車子已經“過保”了,索賠不了。
最后一搏~
基本上最后要放棄的時候
找了另一家4S店的售后維修主管
他說6萬公里之內
善意索賠,可以一試
超過6萬公里,希望渺茫
但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
還是請他幫幫忙
對方勉強答應試一下
逆轉~
第二天上午,拆車、拍照、做檢查
中午得到答復,索賠通過了!
只花了550塊的檢查工時費
雖然工時費不便宜,那也比維修費省多了
蔥哥個人是非常提倡這種人性化的索賠方式,畢竟作為弱勢群體,用戶的需求其實很簡單,出了問題有人管嘛。
當然也不排除廠家會為了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承擔這筆費用,相當于花很少的錢,給自己做了一個“廣告”。
但是這個方法也不是百分之百奏效,跟4S店的溝通顯得十分重要,有時候需要一點運氣~
萬一成功了呢~
當然,在維權的道路上,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廠家對于那些反復去維權,或者是過度維權的“出頭鳥”,準備了一個“黑名單”。
什么是廠家“黑名單”?
關于“廠家黑名單”,蔥哥之前聽圈子里人講過一件事兒:
一個車主來4S店修車,動力方面的問題,工程師看過之后認為必須拆發動機。
根據廠家規定
拆發動機必須要單獨簽同意書
車主簽了
等提車的時候車主反悔
要求換車
指責4S店沒有經過同意就把發動機拆了
4S店拿出協議出示給車主
車主接過同意書
直接塞進嘴里
吃了~
繼續要求4S店換車
4S店有視頻,都拍下來了,資料給了廠家,這位車主被拉進黑名單,全國4S禁止提供服務。
當然,現在也不排除會有一些黑心的商家,把一些正常維權的消費者同樣加入到“黑名單”當中,這種情況就太氣人了~
蔥哥有話說
通過上面的案例和問題的解答,相信大家對如何有效維權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蔥哥覺得,4S店經銷商作為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環節,應該積極解決這類問題,而不是面對消費者的合理訴求推三阻四。
此外也希望廠家加強對產品質量的把控,沒問題誰還愿意折騰啊~
好了小伙伴們,你們有沒有維權路上的經驗教訓,寫出來分享給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