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交通事故發生后對方逃逸能算他全責嗎
交通事故逃逸責任全解析
一、對方逃逸就一定是全責嗎?
發生交通事故后對方逃跑,這種情況通常由逃逸方承擔全部責任。我國交通事故處理規定明確指出,交警部門劃分事故責任時主要看兩個因素:當事人的行為對事故的影響有多大,以及當事人犯錯的嚴重程度。
法律明確列出三種責任劃分情況。第一種是單方過錯導致事故,過錯方負全責。第二種是多方有過錯,按過錯大小分擔主責、同責或次責。第三種是意外事故,各方都不擔責。如果一方故意制造事故,其他方無責。
針對逃逸行為,法律有專門條款。交通事故后逃跑的人要負全責。故意破壞現場或銷毀證據的人也要負全責。這里有個特殊規定:為逃避責任棄車逃跑或躲藏的人,如果能證明其他當事人有過錯,可以適當減責。但若同時發現逃逸者破壞過現場或證據,就不能減責。
二、哪些行為會被認定逃逸?
有八種典型情況會被認定為肇事逃逸。第一種是明知出事仍駕車逃離。第二種是自認無責直接離開。第三種是酒駕或無證駕駛后報案卻不配合調查,私自離開又返回。第四種是送傷者就醫后不報案擅自離開醫院。第五種是送醫時留下虛假信息后消失。
第六種是在調查期間逃跑。第七種是離開現場且不承認出事,但有證據顯示其應當知道事故發生。第八種是賠償協商不成或賠償不足時強行離開且不留真實信息。
需要注意兩種情況不算逃逸。一是事故未造成嚴重后果且雙方當場和解,對方離開后反悔的。二是當事人因特殊情況(如送急救)暫時離開并及時報案的。
三、逃逸者要承擔哪些后果?
逃逸者首先面臨行政處罰。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逃逸尚未構成犯罪的,處200-2000元罰款,可并處15日以下拘留,同時吊銷駕照且終身不得重考。
民事賠償方面,逃逸者需全額賠償受害者損失。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殘疾賠償金等。如果造成死亡,還需支付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刑事責任最為嚴重。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重大財產損失的,構成交通肇事罪,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逃逸者加重處罰,處3-7年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四、被逃逸該如何自救?
記住"三步保護法"。第一步立即報警并說明逃逸情況,準確報告事發時間、地點、車輛特征。第二步保護現場,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記錄散落物、剎車痕、車輛位置。第三步尋找目擊者,記錄證人聯系方式和現場視頻。
后續處理要注意三點。一是及時就醫并保存所有醫療票據。二是定期向交警了解案件進展。三是收到責任認定書后,7日內可申請復核。
五、特殊情況如何處理?
遇到"碰瓷逃逸"要冷靜應對。立即報警并拒絕私了,全程錄音錄像,注意保留對方特征。聯系保險公司時說明被碰瓷情況,必要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對責任認定有異議時,可采取三種措施。一是在收到認定書后3日內申請復核。二是收集新證據重新申請認定。三是向法院起訴時提出異議。
保險理賠要注意關鍵點。交強險可以賠付,但商業險通常拒賠逃逸事故。理賠時需提供報警記錄、責任認定書、醫療證明等全套材料。遇到保險公司拒賠,可通過訴訟維權。
重要提示:2025年新規要求所有車輛安裝行車記錄儀,記錄內容可作為關鍵證據。建議車主定期檢查設備,確保關鍵時刻能發揮作用。遇到復雜情況時,建議在事故發生后24小時內咨詢專業律師。